2024-04-29 08:58:27 | 大学招生网
2022兰州大学强基计划面试合格线:70分。
但是各省录取分数线不同,具体如下:
1、安徽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78.6033分。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79.64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81.3508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79.835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80.1417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79.7258分。
2、北京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83.5833分。
3、福建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80.6533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79.73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1. 8467分。
4、甘肃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77.4333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75.64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74. 9308分。
5、广东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80.24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1.3883分。
6、广西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81.2033分。
7、河北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81.2933分。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82.5175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81.2742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0. 6367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80.2925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79.1217分。
8、河南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79.615分。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79.9217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83.62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1.7658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81.8783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81.8458分。
9、湖北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81. 8433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79.9867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0.4808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78.3317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80. 6058分。
10、湖南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79.1967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80.3325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1.7225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79.2733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78. 9008分。
11、江苏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79.9467分。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77.8083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81.3108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0.255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81.3125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78. 6825分。
12、江西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无合格考生。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79.5042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78.8125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75.9133分。
13、山东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81.0833分。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82.8925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81.9942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1.4642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80.3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80.8175分。
14、山西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78.325分。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77.27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81.4567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76.485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75.8667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77.23分。
15、陕西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78.4083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80.1367分。
16、四川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78.7633分。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79.92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83.995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4.5217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81.3258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80.8192分。
17、天津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87.2233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87.0917分。 大学招生网
18、浙江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85.04分。
历史学录取分数线是85.74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是84.1025分。
物理学录取分数线是84.56分。
化学录取分数线是83.4367分。
生物科学录取分数线是84.49分。
19、重庆
汉语言文学-文字学方向录取分数线是80.28分。
以上内容参考 兰州大学-兰州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预录取划线方案公告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日前,兰州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正式启动,报名时间2020年5月10日至5月30日。详细安排如下:
招生计划:120名
招生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历史学6个专业。具体科类及科目要求如下:
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相关科目高考成绩均达到相应专业的最低要求,高考总成绩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不划定本科一批控制线的省份,参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划线标准执行,高考总成绩不含加分),且考生选考科目或科类与我校要求相匹配。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阶段在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高考总成绩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不划定本科一批控制线的省份,参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划线标准执行,高考总成绩不含加分),且考生选考科目(或科类)与我校要求相匹配。
报名时间
2020年5月10日至5月30日
报名方式
申请填报我校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强基计划报名系统(网址: ),按报名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填报要求如下:1.考生只能填报一所试点高校。2.考生只能填报一个专业,且考生选考科目或科类须符合相关专业要求。
报名材料要求
考生须在网上报名系统中完整填写。
入围校考办法
对于报名材料齐全的第一类考生,以不超过我校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三倍为原则,按照高考总成绩(不含加分)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入围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并且报名材料齐全,即可入围校考。
考核确认
申请考生须于限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系统( ) 查看入围名单及我校考核安排。
考核办法
入围考生须按时参加我校组织的面试和体育素质测试,考核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具体考核方式、时间、地点以报名系统内公布的为准。面试不接受缓考和免考申请,体育测试不接受缓考申请。1.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创新潜质以及综合素质等。根据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面试情况综合评价给出面试成绩。2.体育素质测试方案及成绩使用方法:体育测试内容:(1)实心球投掷。(2)坐位体前屈。(3)立定跳远。免考申请说明:学生因残疾原因无法参加体育测试的,须填写《免予执行兰州大学体育测试申请表》(以下简称《免体测申请表》,见附件),并提供三级甲等医院医学证明(或残疾证明)。考生本人须携带身份证原件、《免体测申请表》原件和三级甲等医院医学证明(或残疾证明)原件于面试前一天到我校进行现场核验,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免予体育测试并视为合格。成绩使用办法:除经兰州大学核准免予执行体育测试的情况外,体育测试不合格者及未参加体育测试的,均视为报考无效。3.高校考核成绩折算办法:对参加考核的考生,面试成绩和体育素质测试均合格者,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考生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高考总成绩/高考满分值)×85+(面试成绩/面试满分值)×15 。
录取办法
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和在相关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依据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对面试成绩和体育素质测试均合格者,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素质测试成绩。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办理录取手续。我校将于限定时间内在报名系统( )公布录取信息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咨询方式
本科招生咨询电话:0931-5196678、0931-8912116本科招生咨询电子邮箱:zsb@lzu.edu.cn兰州大学主页: 兰州大学本科招生网: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其他说明
兰州大学普通本科招生有关的信息以兰州大学本科招生网( )和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发布的为准。兰州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由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未委托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开展考试招生有关的工作,不举办且不授权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活动。需要了解强基计划等招生考试相关信息的考生和家长,请通过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发布的咨询方式进行咨询。
大学招生网(https://www.daxuela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招生条件的相关内容。
高三考生
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之一是高三考生必须具备报名资格,因为强基计划主要针对高中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必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参加高考。
有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比赛的获奖记录证明自己有学术特长等。
申请强计划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省级竞赛或五大学科竞赛的获奖记录,以证明自己的学术特长。因为强基计划主要是针对专业人才的选拔而实施的,对成绩和优秀人才的要求更高。但通过强基础项目录取的学生,可以单独组织班级,配备一流的教师,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营造一流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入围有什么优势
基于计划服务战略,我们可以为重大战略领域提供后备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创新举措。单独制定培养计划,优先考虑升研究生,直接奖学金,奖学金等。,探索建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相衔接的培养模式。
2024-01-08 15:49:07
2024-02-20 09:45:57
2024-01-04 14:22:10
2024-10-18 11:11:48
2023-12-29 09:13:10
2023-12-26 05:02:48